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 当前,许多领域正在拉动有效需求,扩大消费。引导消费首先要熟悉消费规律,否则很容易花大力气却错过了创意。沉阳原本是一个“老派”态度浓厚的工业城市,按理说不适应年轻的消费趋势。然而,当地政府打出了抓住年轻人心智的“组合拳”,打造了多元、时尚、“年轻化”的消费场景,消费也随之开始“跑路”。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吸引年轻顾客?因为它们不仅是当下唯一的木乃伊,更是未来消费趋势的风向标。以年轻人为代表的新消费主要呈现出四大鲜明趋势:舒适型消费、舒适型消费为了自我满足而消费,为了交流和情感而消费,为了自我提升而消费。有很多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变化。比如,很多年轻人不想收藏文化玩具,而是热衷于时尚、国货;他们不沉迷于被动审美,而是乐于参与体验;他们不仅为实用功能买单,更愿意为情感价值买单。调查显示,年轻人对一些消费打卡活动“脱敏”。这并不是消费意志的削弱,而是消费理性意识的回归。经历了各种营销轰炸后,年轻消费群体变得更加务实。价格很重要,但质量和服务成为优先考虑的因素。如果只以低价为卖点,是不了解年轻人的消费观点。他们愿意付出一定有理由能够为优质产品支付溢价,但拒绝为增加的营销付费。准确把握年轻人消费心理,规划走上正轨。如果要情感消费,那就服务美食——演出经济、事件经济;如果想要时尚沉浸,那就加上美食——首先是经济退出、经济体验……对于城市来说,谁将成为下一个“顶级潮流”并不重要。重要的是愿意慢慢地度过煮汤的时间,营造符合消费的场景和氛围,结合充满诚实和慷慨的地域文化,用真诚、乐于助人、燃烧的服务来发展更强大的消费消费和情感联系。城市的区位优势、人口优势、文化旅游丰富固然是消费稳定的主要基础,但还不足以保证消费持续火爆。它还是要靠个性化、差异化吸引“初客”,靠诚信和服务质量锚定“回头客”。 “周有活动,月有亮点,四时荣耀”并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。只有市场规模、消费理论、供给效率、制度红利、创新环境等综合支撑,才能推动消费体验和供给升级“双向冲刺”。包括沉阳在内,一些城市在转变消费需求引领本地优质供给方面还存在短板,国际消费中心的培育还有待进一步发展。毕竟,扩大消费新动能,优化升级产业结构,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。 (《太阳报·钱通日报》记者) (编辑:付仲明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