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 阳光照在停泊在码头边的货船上。在不远处的“二线口岸”集中查验现场,运载着各类货物的卡车有序排列,缓缓驶入智能查验通道……这是记者日前在海南新海港、南港“二线口岸”集中查验中看到的一幕。 12月18日,随着海南海关闭岛,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开始运营。封关行动是指将海南全岛形成海关特殊管理区域,实行以“一线放开、二线管控、岛内自由”为主要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体系。全岛 Custo 关闭行动MS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标志性项目。这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一步,具有里程碑意义。全岛海关即将关闭。海南针对封城关键环节做了哪些准备?这些准备工作如何为企业运营提供机会?记者跟随“活力中国海南调研行”采访组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。“开立EF账户(海南自贸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)并启动网上支付指令后,资金可以快速安全地到达其他班萨的付款人账户,以前需要1至2个工作日的事情,现在可以在2至3个小时内完成。”日升燃油财务总监陈秋义 海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行人士对记者表示。 “一线”开放是指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及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海关作为“前线”,实施一系列自由便利的进出境措施。 2024年5月6日正式上线的EF账户(海南自由贸易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),是银行业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更好实现“一线”开放而推出的金融政策变革。 EF账户是自由银行银行机构经过改造优化设立的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。可为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提供跨境资金结算、汇兑、投融资等相关金融服务。 “EF账户就像一条资金流转的‘高速公路’,沿途管理关卡很少,资金跨境流动更加自由便捷。”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交易银行部负责人叶红表示。 “此外,EF账户还可以提供相对安全灵活的“为企业境外资金提供储存和结算空间,有效降低跨境流动风险,增强企业资金链稳定性。”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高级业务经理、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方红表示。除了基础设施变革和金融之外,自贸港关关政策的主要政策之一——加工品内销免关税政策 产品的附加值,也是很多企业关注的重点。政策规定,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注册的企业采用进口料件进行生产,加工环节增值部分达到或超过30%的,其产品在内地销售时可免征进口关税。这对于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、关税成本较高的企业来说,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利好和支持。海南澳斯卡国际G雨果粮油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澳斯卡粮油)是全国首家享受加工增值零关税政策的试点企业。 “我们从国外进口原材料,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进行深加工,如果成品附加值率超过30%,关税可以降低或分开。”澳斯卡粮油执行副总裁曹友华告诉记者,自2021年公司启动以来,公司累计实现关税近3亿元。在放开“一线”、便利各项政策进出的同时,如何维护好与内地的“二线”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点。在海南新海港和南港“二线口岸”集中查验点,不少离岛卡车载着各种货物运往陆路办理通关。据了解,本次集中检查现场是全国唯一集中分布的卡车集中检验场所。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通关作业的主要基础设施,集中查验场预计将承担全岛75%以上的通关查验任务。为正式全岛封岛做准备,海口市港持续开展高压高负荷综合压力测试。 “我们从测试主体、测试硬件、测试设备、测试系统等七个方面入手,进行了全要素、全范围、全流程、大样本、实战化的全面压力测试。”海口港办公室主任白德福说。今年以来,海口市四口岸组织了14轮560余次综合演练,共解决问题180余个,为海口全岛正式封岛奠定了坚实基础。12月18日,海关持续优化通关流程,提高查验效率。 “我们运用智能化的管理方法,力求在平稳运行和便捷通关之间取得平衡。”海口海关所属海口港海关副关长韩斌介绍,集中查验场配备了H986等智能查验设备。海关通过智能地图审核技术,可以快速、准确地识别货物中的高风险异常情况。据介绍,海关监管货物在海南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申报后,依托大数据池的风险分析判断和智能风控模型,低风险货物可在几秒内审批并自动放行。现有检测结果显示,如果没有异常情况,也没有海关监管指令,低风险卡车可以从入境通道通行。不到1分钟就到达出口检查站。下午的琼州海峡风平浪静,新海港检查场的卡车仍在有序穿梭;在奥斯卡粮油生产车间,进口原料加工而成的成品正在包装中,准备发运……关关时刻即将到来,此刻的每一项准备工作,都在为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一里程碑式的举措积蓄力量。 (编辑:杨淼)
